国际体系经历了巨大的变化,除了美国、欧盟以及俄罗斯联邦这些旧的经济强权,新生力量已经出现并成长为区域经济体,如东南亚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北美洲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拉丁美洲的南方共同市场。并且,一张复杂的、超越上述主要区域集团的自由贸易协定和战略合作的大网已经结成。区域集团主宰着世界贸易的发展,而中国是其中最大的参与者之一,它不仅仅是一个巨大的产品出口国,更是一个巨大的能源进口国。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巧妙地利用了区域贸易协定和跨区域战略合作这两种工具。这也符合被中国政策制定者称为“全方位外交”的框架,该框架包含构建一个各国互相尊重主权的“和谐世界”。因此,经济外交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意指利用贸易、投资和越来越多的金融政策来支持外交目的,确保中国进入国外市场,保证中国能源的供给等,并以此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2013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中说,中国想要同东南亚国家联盟共同构建“一个命运共同体”。
无论是自由贸易协定还是战略合作都深深地影响着
翻译服务行业,随着语言和文化不同的国家之间物资、产品和服务交易的增多,对
翻译服务的需求也势必增长。但在另一方面,中国已越来越依赖出口行业,出口目的国不仅包括美国和欧盟,还有东南亚国家联盟、亚太经贸合作组织国家和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等金砖国家。在这样的背景下,就会有这样的疑问产生:自2007年起,中国大学设立的声名远扬的翻译硕士项目是否应提供
英语之外的其他语言的学习?这应该是中国大学的一项任务,即在中国翻译协会和翻译行业代表的帮助下,找出哪些语言是有需求的语言,是对中国经济有利,应该提供的。在“翻译地理学”领域进行一些有趣的实证研究是有必要的,这样的研究主要关注翻译的吸引力和除
英语外的其他语言在翻译方面的潜力。贸易协定和战略合作的影响是非常重要和明显的。因此,翻译者和他们所属的专业组织、翻译行业及同样重要的培训和教育翻译者的大学应该考虑这种影响,并进行一种全面的战略合作,旨在打造长期稳定、互惠互利且共赢的翻译者培训。而这都是为了实现“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