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傅雷
翻译出版奖16日在北京揭晓,由安宁
翻译的《一座桥的诞生》(上海九久读书人策划,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获得文学类最佳图书;蔡鸿滨翻译的《来日方长》(北京世纪文景策划,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获得社科类最佳图书;俞佳乐翻译的《读书年代:带上所有的书回巴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获得新人奖最佳图书。
今年恰逢中法建交五十周年,本届傅雷奖的法方阵容非常强大,由法兰西学士院院长伽伯里埃勒·德·伯赫耶,法兰西学士院终身秘书埃莱娜·卡雷尔·当科斯,法兰西学士院院士让-玛丽·洛奥以及让-克里斯托弗·鲁芬组成。中方嘉宾包括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著名作家刘震云和出版家董秀玉等。
老翻译家、年轻人均有机会
傅雷奖创立于2009年,每年评选上一年度译自
法语的优秀中文译作,评选文学类和人文社科类作品各一部。
对老翻译家蔡鸿滨所译的《来日方长》,评委会的颁奖词是“译文非常忠实,非常精到,非常贴切。原文中偏重理论分析和概括的章节与回忆往昔的叙事章节,在译文中都体现翻译得风格分明”。
一方面致敬老翻译家,一方面不忘奖掖新人。在今年入围的十本书中,有不少译者是“70后”和“80后”。凭《一座桥的诞生》获奖的安宁就是青年译者。
从上一届开始,傅雷奖开始设立“新人奖”,以鼓励更多年轻人进入翻译事业。本届的获奖者是俞佳乐,评委会对其译作给出的评语是:“俞佳乐的译文比较好地转达了原文的意境。原文的幽默也能大致合适地体现出来。”
在董强看来,翻译是不能速成的,“翻译这东西需要经验,需要有些体会的东西。(年轻人)可能他文笔很好,很活泼,但忠实于原文的部分少点,对原文的理解少点。他注重翻译速度。所以我们在评判标准上可能略微低一点,但他从整体来说还是佼佼者。不是因为他年轻就降低很多标准。”
董强将组建翻译事业基金会
今年,青年翻译家孙仲旭的离世,使得译者的生存状况再次引发外界关注。翻译稿酬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在学术机构中,译著也很难被看作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