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办出第一张证 义乌外贸
翻译持证上岗无人响应
编号“130001”。
这个编号,让28岁的陈雯倩有了当名人的感觉,“好多人来问,现在还被领导拿去给同事们做动员了。”
陈雯倩,义乌人,2009年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
英语水平专业8级,从事翻译工作3年。
12月10日上午10点,接到领导电话后,陈雯倩和几个同事一起,赶到义乌市国际贸易服务中心,通过窗口递交了申请材料。
1小时后,她拿到了义乌首张外贸翻译从业人员证。通讯员方清源记者陈彬峰文/摄
首证
谈到自己成为首证持有者,陈雯倩说,这真的是非常荣幸。
“外贸市场风气不是很好,跟经营户私下聊天,也多多少少听过翻译索要回扣的事,我希望从我开始,同行们都能规范工作,服务好客商和经营户。”
陈雯倩说,持证上岗,自己的一言一行更需谨慎,更要加强自己的业务水平,“不能让人看笑话。”
陈雯倩几乎每天都要去市场,有客户来了,她陪着上门采购,有时候客户发邮件告知需要采购哪个商品,她也需要立即动身前往。
她说,她拿到证后,愿意佩证上岗,愿意展示给别人看。
“如果有机会,会跟客户和经营户介绍,有证才能更放心。”
遇冷?
10月18日,为期4个月的义乌市场采购中介专项整治拉开帷幕。
11月18日,义乌市外贸翻译等市场采购中介专项整治和规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通告:请全市所有从事外贸翻译的中介人员,自通告发布之日起3个月内,主动前往国际贸易服务中心一楼涉外服务超市,通过窗口申报登记信息。
如石沉大海——8600多家外贸公司,数万名翻译无一人响应。直到21天后,陈雯倩在领导的要求下,办出了首张证。
昨天下午3点左右,我通过窗口工作人员李蔚了解到,截至目前,还没有颁发第二张从业人员证,“有14个翻译申请材料在办理中。”
记者翻阅了解到,提交材料的14人,都来自义乌一家具有政府背景的贸易公司。
李蔚介绍说,外贸翻译从业人员证的申报条件,并不高。
“具体就两个条件,外语为非母语的翻译人员,需持有大学英语4级、
日语国际能力测试2级、大学
德语4级、阿语专业4级或其它语言同等以上水平;外语为母语的翻译人员,只需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李蔚说,外贸翻译从业人员证,并不是政府的一种强制行为,“我们做引导鼓励,希望他们主动申请。”
在现场,我也询问了几位带着外商来中心办事的翻译。
小李是一位
阿拉伯语翻译,今年27岁,在义乌5年了。“有听说过从业证的事,不过我们不需要的,现在也没这个打算。”
河南来的张先生,从事
英语翻译两年,他说还没有听说这回事。“翻译也要佩证上岗了,这挺新鲜的。”
从大厅到窗口几十米距离,我问几个翻译是否需要去窗口咨询下,大多回答“太忙了,下次来再说”。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翻译直言,他知道从业人员证这事。“没来申请,主要是考虑监管太多,得利太少。”
破题
义乌工商局外资科副科长陈飒说,作为整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信息采集,翻译人员登记备案,有助于建立长效机制。
“如果一个翻译,非法索要回扣,经营户来投诉举报,我们可以第一时间查询到翻译信息,如果查验属实,就会对翻译所在的外贸公司进行处罚,再通过外贸公司进行整改;另外,我们还会将不良翻译上网,在公安预警平台上公布翻译黑名单;此外,翻译信息将多部门共享,以后在专项行动和整治中,对问题翻译就能进行重点关注。”陈飒说,参与整治行动的各部门,特别希望经营户和外贸公司积极参与。“有了这个信息登记,遇到事,至少知道翻译是谁。”
“经营户要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避免问题翻译,对贸易带来的不利影响,就要重视翻译佩证上岗的积极意义。”
陈飒不否认非强制给工作带来的阻碍。
她说,如果市场经营户和外商认可佩证上岗,更愿意信任有证的翻译,将会极大助推这项工作,反过来,义乌市场的外贸交易也将会更规范顺畅,能更维护好经营户和外商的正当权益。
义乌市翻译协会也发出了倡议,希望外贸翻译从业人员自觉申报备案登记,并欢迎广大客商经营户对不规范、不合法的翻译中介行为进行举报。
对这个新生事物,义乌7万多市场经营户是否主动参与,全力配合,将会直接导致登记备案工作的成败。
在福田市场做拉链生意的陈先生说,翻译佩证是一件好事。“翻译自己佩戴证件,是一种自我约束,何况我们一眼就看见,他是哪个公司,叫个什么名。”
李蔚说,虽然现在来的人不多,但她相信随着大家的了解,经营户的参与,来申报的人会越来越多。
“市场越认可,经营户越信任,我们这里就热闹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