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替传译中的口译技巧
关于交替传译,有40.2%文章在笔记方面着墨,关于记忆的文章次之,占到12.3%。对于笔记在口译活动中的功能以及如何记笔记,国内外的相关讨论很多,但是,这类讨论基本上属于经验式或直觉式的泛泛而论。概括起来,目前大致有以下几点趋向性的结论:1)笔记形式如笔记符号和语言只要有助于记忆源语信息就可以2)笔记内容只要抓住要点就行3)笔记语言最好是用目的语。
3.1 笔记技巧
上海外国语大学饶雅君在她的硕士论文《论交替传译中的笔记》,通过笔记和记忆的关系从认知记忆学角度对笔记在交替传译思维过程中作了定位,即“传译中的必要帮手”,并通过对两种经典模式的解读分析了记忆和笔记在口译过程思维中的重要性和竞争性。康卫华为了进一步阐释笔记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口译技巧,做了实证研究得出结论:笔记的质量对英汉及汉英交替传译流畅度和准确度有显著差异性的影响。那么怎样才是好的笔记呢?
周俊在硕士论文中通过口译训练前和训练后的笔记对比实验得出成功的交替传译笔记具有信息筛选的作用,它像“筛子”一样过滤掉不重要的信息,而选择最重要信息并用各种符号的方式记录下来。戴炜栋和徐海铭也用类似实验对比职业受训译员和非职业译员在汉英交替传译过程中记录笔记的特征现状。研究结果显示,在笔记数量和源语数量方面,职业译员的运用比非职业译员少;但是职业译员使用的单字、缩略语以及各种记录符号的数量和目标与数量比非职业译员多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2 记忆和增补技巧
口译是一种复杂的交际行为,是高强度的脑力活动。口译活动对译员的语言记忆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杨佑涛和金晓蕊的都借助心理学,心里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中对记忆的相关理论,对交传记忆进行了分析,并初步探讨其规律和特点,同时提出记忆力训练的策略。李芳琴重点讨论了几种在交传口译实践中贮存和加工信息的心理策略:形象化记忆、提纲/结构记忆以及推理式信息组合记忆。
更多学者是在探讨交传的工作记忆和交传表现的关系。以腾亿兵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工作记忆对交传的表现没有必然的联系。腾通过实验得出,工作记忆的容量大小与交替传译的表现并没有显著的相关,但是对句子意义的判断却显著影响了交传表现。章忆晶等人认为工作记忆对交传的表现有着正面影响。章通过实验得出被试工作记忆广度与汉英交替传译成绩存在显著关系,但是与英汉交替传译成绩不存在显著关系。
在研究文献中关于交传的增译技巧的文章只有一篇。黄劲云以温家宝总理2006年的记者招待会为参照材料,总结出专业译员比较擅长于根据语境进行增补,而学生译员的失误增补反映了一个自我错误认识及纠正的过程和反映了口译经验对译员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