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业
重工/船舶
石油装备
安防/智能系统
新能源/环保
冶金矿业
化学化工
五金配件
教育培训
旅游文化
第一个给知识进行学科分类的人是亚里士多德。他把以往德著作,分为博物学、哲学、天文学、物理学,还有一部分阐述"道理"的著作,亚里士多德把它们统统放在物理学之后,称为"metaphysics"。Meta的意思是"在……之后"。我国清代著名学者、维新派思想家严复在翻译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时,对metaphysics一词的译名,颇下一番功夫。若是直译为"物理学之后",则不仅不像一门学科的名称,也不能反映metaphysics的实际意义。他从古代的《易o系辞上》中的一句话"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得到启发,将metaphysics翻译成"形而上学",既表明了那些"讲道理"著作的中心思想,又可同博物学、哲学、天文学、物理学等并列而成为一门学科,他的这一绝妙的译名,一直为后人所称道。
Helicopter通常都译成"直升飞机",其实是不贴切的。因为所谓"飞机",是指依靠在机身上的机翼所产生的升力飞行的一种飞行器,而helicopter又旋翼而没有固定机翼,因此不是"飞机",航空界把它定名为"直升机"(见《英汉航空工程词典》和《英汉空军词典》),《航空知识》曾发表了西北工业大学姜长英教授的《直升机和直升飞机》一文,谈了这个问题。姜老查阅了六十多种字典、词典、词汇和各种专业词典,包括英、日、德、法、俄文的,发现其中有三分之二都把helicopter译成了"直升飞机"。姜老为一个普通学术名词的正名而"大动干戈"、认真考证的治学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此外,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把space shuttle译为"航天飞机"也是经过一番斟酌的。Shuttle一词原意为"梭"和"短程穿梭运输工具"不仅太长,而且"空间"同"短程"又有相矛盾之处。译成"航天飞机",则既表明它是属于航天飞行器的一种,又表明了它能像飞机一样在大气层飞行并多次使用。
由以上数例可见,科技名词的翻译,大有讲究。有时从一个名词的翻译,不仅可以看出译者知识面的深度和广度,而且还可以看出译者的治学精神!
战英民认为,这些前缀的译名应从习惯,terameter说成"万亿米"比"亿米"通俗,nanosecond说成"纤秒"或"毫微秒"均可,而nanometer则常说成"豪毫微米",很少说"纤米"。
我认为这里不妥之处在于使用了重叠的词头,如万亿米、毫微秒是重叠使用了亿、万和毫、微,而且亿也不是规定的词头。
在国际单位制中规定"不得使用组合词头;例如可写成nm而不得写mμm","建议在结成组合SI单位的倍数单位时只用一个词头"。在《方案》中也规定"不得使用重叠的SI词头","亿(108)、万(108)等仍是我国习惯的数词,但不是词头,不得与SI
单位构成倍数单位或分数单位。"
由于过去科技文章中有使用重叠词头的现象,如microfarad (μμF), mill microsecond (mμm)等,所以有微微法拉和毫微秒等汉译名。现在国际单位制已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迅速成为国际技术语言,因此现在出版的英文书刊中也不再使用这类重叠词头了。
汉语的"万"和"亿"在文字叙述和一般报道文章中很常用,例如"100万千瓦的电站","20万米布"等等,翻译成英语时要加以换算,这时要注意"20万米"中的万是数词,"米"才才是单位,按照国际单位写成"200千米",千米可作为单位,即米的倍数单位,而数词部分是200。在科技文章中"兆"的用法已经习惯,可以不用"万"和"亿"来表示,如5MeV不必译成5百万电子伏特,而直译成5兆电子伏特;1000MW布必换成100万千瓦,而直接译成1000兆瓦。直译还可减少因换算而可能带来的差错。
《方案》中对暂不作规定的8个词头名称列了两种方案,这是因为目前有两种意见,主张用古汉字的认为可体现汉语的特色,主张音译的认为古汉字不好读,所代表的因数与古汉字原来数值也不一致,音译则与外文和国际符号相对应,不容易译错,非英语国家如日本、苏联等也都采用音译。我国目前中学教科书中就采用音译方案,如1法拉=1012 皮法。不论将来采用哪种方案,都会逐渐习惯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