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业
重工/船舶
石油装备
安防/智能系统
新能源/环保
冶金矿业
化学化工
五金配件
教育培训
旅游文化
但是,这个近似对应是什么样的呢?就是找到读者比较熟悉、容易理解的词语,能够在信息和受众之间架起桥梁来,达到我们新闻传播的意图。但是,我们特别要警惕“伪对应”,“伪对应”是什么呢?就是形式上看起来一模一样,但是它传达的意义完全不一样,跟字面意义完全不一样。简单地谈完了所谓理论性的东西,我下面就结合一些实例来给大家谈一谈。
第一个是“反分裂国家法”的译名,“反分裂国家法”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是2004年12月17号,全国人大第一次开会,要把“反分裂国家法”列入议程,当天我们就接到通知要发稿,我们的一位领导同志也在座,他就给我们布置,考虑考虑“反分裂国家法”该怎么翻译。因为我们原来在翻译“台独”分裂的时候一直在用separation,但是考虑到要立法,要用一个正式的语言、严格的语言,想来想去,“Separation,split,division”这些词都不合适,就想到secession,为什么选这个词呢?一个它是法律用语,再一个它跟美国的南北战争有背景,容易引起英语读者的联想。但是,想到这个词以后,我们一下子还不敢拍板,就要求全国人大有关部门最好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个书面、正式的东西定下来,决定6点发稿,5点半左右对方就传来一个传真。还有一条,说这个词曾经在《香港基本法》里边用过,但是我们当时都没有想到,所以最后就发出去了。
发出去以后,引起各方面的反映,台湾中国时报有个记者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叫“看美国人对反分裂法的用字潜词”,说看来新华社的英文稿子是经过高人指点的,而且是针对着美国人而来,发了以后,美国人照单全收,对台湾很不利。怎样找到一个恰当的英语,不先入为主地认定台湾要叛离中国,确非易事,他说“反分裂国家法”可以直译,但是远不及“Anti-Secession Law”合乎习惯,及易于西方读者了解。这个难题无法解决,只能认由美国向大陆倾斜,有朝一日在反“台独”的大势上,双方结成统一战线,看得很清楚。但是这位台湾记者的话应该说只说对了一半,因为事实胜于雄辩,并不是这个词用得好,而是这个词合乎客观事实,也就是说国际社会普遍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以这个事实和雄辩加在一起,所以传达的信息就更加有利。
这个用词发表以后,台湾方面的反应就是,他们绝对不接受这个,他们的所谓外交部提到这个Law的时候,还要在后面打个括号。他们为什么要咬准separation?后来研究了一下,这个大有讲究,因为美国的《独立宣言》里就用了这个separation。美国人自己翻译的中文,他不是翻译成分裂,必须把他们不得不独立的原因予以宣布,也就是说,“台独”分子可以接受separation,因为他们就是主张台湾独立,所以他们不反对。使用Secession还可以解决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解决分离和分裂这两个概念的区分。在1993年,在台湾问题与中国统一白皮书里说,由于种种原因,台湾至今尚处于与大陆分离的状态,下面提到“台独”分子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但是到了2000年的白皮书,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好几个地方提到分裂,用的词是separation。在李登辉的主导下,台湾当局实施了一系列实际的分裂步骤。跟1993年的白皮书就有点矛盾了。如果把2000年的白皮书的separation改成Secession,那么就没有矛盾了。这就是“近似对应”和“伪对应”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