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111-596( 全球免费热线)
0755-28329385(总部直线)
翻译资讯
Welcome to Shenzhen Huaboyi Translation co., ltd, Tel:0755-28329385
主页 > 翻译资讯 > 每日学习 >

翻译领域

客户评价

这次开工仪式非常重要,深圳市委和省里重要领导都会出席讲话,同时要翻译成英日韩三个语言给现场1500多名各界嘉宾听,华博译的同传译者做得很到位,合作非常愉快!...[详情]
感谢华博译在会议开始两天前为我们应急处理,迅速反应一天内就配置齐全1000台接收机设备以及专业的同传老师,对他们的专业和服务质量很满意,明年会继续找你们!...[详情]
华博译翻译的价格公道实惠,服务靠谱。本次财富讲座结束后金教授问起同传翻译的情况,他说这位翻译非常不错(交传过程中演讲人能听到译者的翻译内容)。...[详情]

英汉翻译中的文化透析(一)

深圳专业翻译公司华博译漆经理整理发布

  摘要: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任何语言都体现一定的文化特征,故文化因素对不同语言的翻译具有重要的影响。从中西文化的相似形和差异性,包括不同的生活方式、认知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深刻的分析和探讨,指出两种语言翻译中应注意的文化问题。

  提高英汉翻译的水平涉及很多因素,但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文化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语言的交流,文化差异对翻译产生重大影响。如果我们能正确处理其中涉及到的这些文化因素,对准确、标准地翻译将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文化的概念
  什么是文化?从广义上说,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等社会科学以及各种自然科学的成果,集中反映了人类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从狭义上讲,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涵盖了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1]文化具有民族性,通过民族形式的发展,形成民族的传统,人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均自觉不自觉地反映了一定的文化。
  语言是人类进行交际的工具,由于地域、职业、性别、受教育程度、社会地位等的不同,人们所使用的语言也不相同。不同国家习俗各异,各自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因而表现在语言上也有差异。即使同一国家、地区,也会因出现文化习俗的不同而产生语言的差异。如果缺乏对造成这些差异的文化因素的了解,必然在语言交流和语言翻译中造成误解,产生歧义。[2]例如,在翻译汉语中的“四面楚歌”、“项庄舞剑”、“指鹿为马”、“鸿门宴”等成语和习语时,若不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译出的文章就会令西方人士莫名其妙,不能确切理解。同样,在翻译以下习语:"to carry coals to New Castle" (运煤到纽卡索,指多此一举,不必要的事),"the Trojan horse"(特洛伊木马,比喻暗藏敌人或危险) ,"tower of irony" (象牙塔,比喻世外桃源) ,"the Fifth Column" (第五纵队,比喻间谍)[3](P161-163)时,如不能熟悉这些习语中具有的浓厚民族、地方色彩的文化知识,很难找到让读者准确理解的汉语表达方式。

  中西文化有其共同点,比如对人要有礼貌,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说话可用命令式;而反之则不能用生硬的方式,应用更委婉、礼貌的语言形式。同时,中西文化因其产生的条件的不同,又必然存在差异。如按中国传统文化,晚辈不能直呼长辈的名字,但在西方文化中则不同,不仅小辈可直呼长辈姓名,而且可以取和长辈相同的名字。在实际翻译中往往碰到的困难不是语言本身的问题,而是英汉两种语言中涉及的文化因素问题。可见,要想成为一个出色的翻译者,除精通相应的语言形式外,还要扎实地学习该语言对应的文化知识。

  二、中西文化的共同性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一)人类生活经历的共同性决定了两种语言不仅在表达形式上有着相同或相似的说法,而且它们在意义和修辞上也有相似之处。

  例如在下列英汉翻译中,就利用英汉语言的这种相似性直截了当地套用两种语言对应的同义习语,即采用翻译中的直译法。例如:"to praise to the skies"(捧上天去),"to fish in troubled waters"(浑水摸鱼),"to add fuel to the fire" (火上浇油)等,还有一些大体相同的形象比喻,如"to laugh off one's head"(笑掉牙齿),"to shed crocodile tears"(猫哭老鼠),"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挥金如土) ,"at sixes and sevens" (七颠八倒)[2](P162) 等等。然而中西文化的相似只是相对的、个别的,而歧义则是绝对的、普遍的。汉英两种语言反映各自的民族或地方特色,在某些表达方式上存在差异。在互译时,应充分考虑这些文化因素的影响,保持其独特的文化特征,不宜生搬硬套对应语言中具有鲜明民族或地方色彩的表达方式去强译。例如,"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虽和汉语习语“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有相同意义,但在翻译时不可简单地套用后者。因为诸葛亮是我国的一个历史人物,与原作上下文会形成矛盾。如果把它译为“一人不及两人智”,就比较合适,意思既接近,又可避免因历史文化因素引起的矛盾。又如 "When they meet again, each had already been married to another",如果简单地把它译为“他们重新见面时,一个已是'使君有妇',一个已是'罗敷有夫'”,引用汉乐府《陌上桑》中“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的语句,不但增加了原文中所没有的含义,而且把浓厚的汉语民族文化色彩强加到译文中去, 与原作上下文格格不入。[3] (P167)倒不如采用意译为“一个已是有妇之夫,一个已是有夫之妇”的好。再如翻译“祝你一帆风顺”,不可一概译为"plain sailing",可译为"Have a nice trip"或"I wish you every success".

  (二)政治、经济、文化的渗透交流和传播导致两种语言中各自出现大量的外来词。
  这些外来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或改造了引进国的语言。在以形意为词汇主干的汉语中,虽不排斥音译的办法,但尽可能地倾向于意译的做法,而英语对待外来词则以音译为主。例如"democracy"和"science"这两个概念,曾被译为“德谟克拉西”和“赛因斯”,“telephone”译为“德律风”,“stick”译为“斯的克”。而一旦这些概念走向群众,音译便难以为一般人理解,最终还是被意译所取代,译成“民主、科学、电话、手杖(文明棍) ”, 并已成定式。[4](P9)概括起来,这些外来词的解释应采用音译和意译及二者结合的方式。直接音译的词汇如:沙发(sofa),康拜因(combine),麦克风(microphone)等。类似方法也用于汉英翻译中, 例如英语词汇中的"Kang(炕)","litch (荔枝)","jiaozi (饺子) "等。在英汉翻译中有的干脆是原文照搬,如“VCD, DVD, DNA, CT, SARS”等,这种直译法一开始令读者感到陌生,但一旦熟悉并掌握后,就等于把原词汇中的信息以近乎保持本来面目的方式贡献给另外一种语言,丰富了它的词汇,也推进了民族间的文化融合,尤其是在当今时代,它对语言、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全球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科学技术的进步,大量外国的、西方的新事物、新名词涌入国内,给翻译工作带来新的挑战,这时意译在准确度上和适度上都显得力不从心,于是直译大行其道,热狗、黄页、卡拉OK、SARS、VCD等词语便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直译已成为外来词语翻译的一种重要方法。

上一篇:英汉翻译中的文化透析(二)

下一篇: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