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人民大学的官方英译名是如下两个: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People’s University of China。在我看来,后一个更贴切些,所以,在改革开放初期(20世纪80、90年代)采用这个译法。但据说有人一直担心别人、外人把“中国人民大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英文名字(PRC)不适当地联系或者联想而不利于国际交流,就用“Renmin”来代替“People’s”,结果,除了人大的官网上仍括弧显示“People’s University of China”,这个译法渐被遗弃。
把中国人民大学翻译为“Renmin University”实际上是半个翻译,即用了汉语拼音加英语,也许是一种方法,但在我看来并不好。外国人拼“Renmin”有点难,拼出来后,中国人往往觉得怪怪的。有的外国人还要查字典,才能知道“Renmin”的大概意思。
把校名翻译为汉语拼音,实际上反映了无法正确翻译出其校名的困境。
改革开放,人大也要“国际化”,在过去5年还说要增强学校的“国际性”。具体指的是:有更多的国际合作和交流,有更多的出国机会,举办更多的有外籍人士参加的国际学术会议,有更多的获得洋文凭的人来任教,甚至一些原来用中文教学的改成英文教学,更多的在英文期刊上有本校教师发表的论文,更多的外国留学生,等等。但中国人民大学这个译名,则不利于实现“国际化”或者“国际性”的目标。
这里“免费”推荐如下三个译名——
第一,Chinese National University (CNU)。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或者新加坡国立大学(NUS)等就是这么译的。然而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的一切均国有化,“私”已经不再,大学无所谓“国立”;即使改革开放后,“民办大学”亦不成气候,“国立”二字回不到中国大学的名称里。
第二,Chinese People’s University。这个译法,摒弃了英语的介词“of”,而直接按照当代语言习惯,与中国人民大学一对一。
第三,还有一个带着改革精神的译法:China Peoples University。 这样翻译,颇有中国风格。凡学过国际法或者世界历史的人都知道,Peoples即“万民”的意思。中国近代以来,被西方人打开门户,接触各种各样的外人,中国人很容易接受西方的“万民”概念。今天的“中国人民大学”的“人民”应该指的不再只是20世纪50年代时的“中国人民”,而应该包括“全世界人民——全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