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专业翻译公司华博译漆经理整理发布
毋庸赘言,通过这种方式来讨论译文的正确性,也就揭示了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译文被同时认为是正确的这一事实。这样一来,我们的观点恰好与主张
翻译标准模糊性的论调不谋而合。
此外,我们觉得十分必要说明的是:作为界定欠额翻译与超额翻译的“度”———“读者反应”并非一成不变,它是一种能动的“度”。为什么呢? 因为在实际生活中,语言总是处于永恒的变化之中,
加上日益频繁而广泛的跨语言、跨文化交往,过去被认为是欠额或超额的翻译将逐渐变成可以被普通读者所正确理解的译文。例如,“无产阶级”、“资产阶级”、“民主”、“科学”、“逻辑”、“幽默”、“鳄鱼的眼泪”??在刚出现时都曾被认为是不能为普通读者所正确理解的欠额翻译,但随着岁月的流逝,现在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词语。
下面,笔者尝试着提出一些规避策略,旨在帮助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尽量减少欠额与超额翻译的发生。
1、概略化(generalization)
概略化策略指的是使用上义词来处理各种非等值类型的词语,尤其是在概念(主题) 意义领域内。也就是说,在遇到译语中同一语义层次上缺乏相应的等值词时,译者可以在给定的语义场中上行一个层次去寻找上义等值词。例如:
Shampoo the hair with a mild Wella - shampoo andlightly towel dry.
“shampoo”和“towel”在这里都被用做动词,但在汉语中没有同一语义层次的等值词,译者可以采用概略化手段在译语中选择相对的上义词进行变通。译文如下:
用“维拉”牌香波清洗头发,然后用毛巾轻轻揩干。
需要注意的是,译者在使用这一策略时,不应走向另一个极端,不能使用太过于笼统的词来替代,比如不能使用“处理”来翻译“shampoo”和“towel”,因为这样可能产生误译。